在新加坡的一场晚宴上,我受邀介绍一些奥地利葡萄酒。席间,我很幸运地坐在一位胃肠病学家身边。我在脑海中总有一个问题清单,以备有机会向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请教;而我想跟医生请教的问题最多,涉及的话题也最广。
寒暄了几句,我就禁不住问起了肠道菌群(这可是个热门话题)、每餐应该吃多少、还有进餐频率等等的话题。觥筹交错间,我注意到几位客人开始脸色发红,就提到了亚洲人喝酒容易“上脸”的话题。
研究显示,亚洲人之所以喝完酒很容易脸红,其实是基因上的原因。具体来讲,喝酒容易“上脸”的人,身体产生的用于分解酒精的酶(脱氢酶)和其他人有一些区别——这种酶会将酒精(乙醇)分解为乙醛。
乙醛具有一定毒性,会导致脸红、头晕、心跳加速等等的反应。这种酶起效很快,效率很高,造成身体中的乙醛含量迅速攀升;而另一种能够令乙醛进一步转化为醋酸盐的酶却难以起效,酒精的新陈代谢过程就被打断了。
我很好奇,这个现象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我想到了自己家人——我爸爸和哥哥都是喝几口酒就脸红,妈妈和我却没什么反应。我在想,要是因为品饮太多葡萄酒、参加太多晚宴活动,我会不会也变得像哥哥那样一喝酒就“上脸”,那我还有办法正常进行葡萄酒采购商的工作吗?
所以,我向医生提出了我的问题:人有没有可能逐渐建立耐受能力,变得没那么容易脸红呢?医生的回答是:“可以的,你可以慢慢建立耐性。”她拿自己举例,说每次脸红之后她都再喝一点点酒,现在就已经能喝上一两杯而不脸红了。
说到这里,我也明白了。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不自觉地培养着自己的耐受能力。我偶尔依然会脸红,不过那已经是在我喝了很多杯之后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脸红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尽管人们说容易“上脸”的人难养成酗酒的习惯(因为喝得多了,他们的身体会直接感到不适),乙醛毕竟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质。所以说到底,合理饮酒总是最好的建议。
编译: 吴嘉溦 / Sylvia Wu
DecanterChina.com刊登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于Future plc。未经Decanter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方法对该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转载及传播。
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查看“关于我们”)在与Decanter签订媒体合作协议后可对一部分内容进行转载。联系china@decanter.com咨询如何成为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
评论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