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品酒词”参照卡发布,助消费者选购澳洲葡萄酒

作者:

本日(3月15日)澳大利亚葡萄酒局宣布正式发布澳大利亚葡萄酒风味参照卡(Australian Wine Flavours Card)。

该官方机构表示,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人士可以在这里注册免费获取风味参照卡。

新闻回放(2015年8月24日首发于DecanterChina.com)

澳大利亚研究者完成了一项用中式词汇“翻译”西式品酒词的研究,未来中国葡萄酒爱好者有望在购买澳大利亚葡萄酒时看到更多“中式风味”的品酒词。

南澳洲大学营销学院(Ehrenberg Bass Institute for Marketing Science)的研究者表示,该调查共列举了34个可用于描述常见葡萄酒口味的中文词汇,包括杨梅、菠萝蜜和龙眼等,其中大部分能够与西式品酒词汇相对应(见文后举例),另有几个难以划分为中式或西式的品酒词汇(如丁香、八角和芒果)。

2014年“Decanter醇鉴上海美酒相遇之旅”品鉴活动中的中国葡萄酒爱好者
图片:2014年“Decanter醇鉴上海美酒相遇之旅”品鉴活动中的中国葡萄酒爱好者

许多西式品酒词汇翻译成中文后,由于中国消费者并没有见过或品尝过这些口味,往往造成理解的困难,这也是许多想发展中国市场的西方酿酒商面临的问题。而这项调查以科学的研究方式,尝试从文化上将西式词汇“翻译” 成中文。

“我们已经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收到了积极的回应。” 南澳洲大学营销学院高级研究助理Armando Maria Corsi博士接受DecanterChina.com采访时表示。“有些(澳大利亚)酿酒商已经开始重新审视他们的品酒词,或者对品酒词的撰写方式进行了修改。”

Corsi博士介绍说,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Wine Australia)将根据这项研究印制明信片大小的“葡萄酒风味卡片”,并在该机构在中国举办的教育项目中发放这些卡片;此外,中国爱好者前往一些澳大利亚葡萄酒庄参观,也有望看到这些信息。

这项意旨“用科学的方式”定义西方品酒词对应的中文词汇的研究,由澳大利亚葡萄酒协会委托南澳洲大学营销学院开展。

研究者首先组织来自上海、广州和成都的48位参与者进行焦点小组(focus group)研究,对中国消费者用于描述葡萄酒风味的词汇进行记录。

研究的第二步是邀请西方专业品酒师对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葡萄酒中“比较受欢迎的”产品进行品鉴,并记录这些品酒词汇。

在研究的最后一步,研究者请到了263位来自上海、广州和成都的葡萄酒消费者进行分组品鉴。每组的成员分别拿到一份记录着中式或西式品酒词汇的卡片,供他们对品鉴出的风味进行勾选。最后,研究者对勾选结果进行比对,在中西两类词汇之间建立联系。

“该项研究证明了该类研究方式的可行性。使得未来对其他澳大利亚葡萄酒风格,以及在其他文化、语言不同的新兴葡萄酒市场进行同类研究成为可能,”研究报告总结道。

澳大利亚近期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有望在2019年享受葡萄酒对中国出口免关税待遇。目前,海关数据显示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二大瓶装葡萄酒来源国。

范例词汇

红葡萄酒(西式词汇 vs中式词汇)

草莓 — 杨梅
黑莓酱 — 山楂干
草莓酱 — 枸杞干
煮野味 — 腊肠

白葡萄酒

柠檬 — 箭叶橙(kaffir lime)
菠萝 — 菠萝蜜(jackfruit)
西番莲(passion fruit) — 番石榴
橙类 (citrus fruits)— 杨桃
鹅莓(gooseberry) — 龙眼

*本研究由以下学者参与完成:

Dr Armando Maria Corsi
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 – Senior Lecturer

Dr Justin Cohen
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

Prof. Larry Lockshin
Associate Director

Ehrenberg Bass Institute for Marketing Science, School of Marketing,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查看此项研究的详细报告

DecanterChina.com刊登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于Future plc。未经Decanter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方法对该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转载及传播。

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查看“关于我们”)在与Decanter签订媒体合作协议后可对一部分内容进行转载。联系china@decanter.com咨询如何成为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

评论

Your_name: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