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尘封的档案,听发行总监Sarah Kemp讲述《Decanter》诞生的故事。
1975年是个举足轻重的年份:西贡陷落,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亡故,英国公投决定继续留在欧共体,大卫·贝克汉姆也出生于这一年。
对于全世界的葡萄酒爱好者而言,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因为第一期《Decanter》杂志也是在这一年诞生的。
Colin Parnell和Tony Lord是《Decanter》杂志的两位“生父”——不过,恐怕全英国再也没有比他们更不像杂志出版商的的杂志出版商了。
Parnell当时担任葡萄酒行业杂志《葡萄酒及烈酒(Wine & Spirit)》的编辑,而他的副手——年轻的澳大利亚记者Lord,也是一位葡萄酒发烧友。两个人发现,市场上缺乏一份专为消费者打造的葡萄酒杂志。
多年以后,Parnell在《Decanter》杂志上写道:“我们整天撰写和阅读国际葡萄酒业界的往来,谈论杜松子酒、伏特加以及龙舌兰酒的新时尚。但我们两人很快意识到,行业里没有一本活跃的杂志是为消费者设计的。”
“与其下半辈子一直给别人打工,我们决定另立门户,做我们自己的杂志。”
Parnell书生气十足,也是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热爱爵士乐和歌剧,不过他在募集资金方面简直一窍不通。
“银行不肯借我们钱,而如果没有资金,我们就什么都做不了。就在这时,命运为我们带来了Luis Gordon——他的家族公司Luis Gordon & Sons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开始担任著名雪莉酒庄Domecq在英国的代理商了。”
Gordon为前三期杂志提供了印刷费,于是《Decanter》杂志——当时谁都不怎么喜欢这个名字——就这么诞生了。
如果说Parnell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波尔多葡萄酒爱好者,Lord的性格则是另一个极端。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记者虽然才华横溢,但是酗酒成瘾,性格古怪,他(说得好听一点)直白犀利的语言以及一支又一支抽烟的习惯都堪称传奇。
迥然不同的两个人就这么开始了合作,不过他们甚少和对方一起行动。
Lord总是用旧式打字机急火火地敲着文章,11点之前烟灰缸就塞满了烟头。然后他就走出门去,开始享受午餐时间(或者按他的说法,这叫做“熟悉产品”)。
正是因为Lord对法国以外的葡萄酒世界具有浓厚的兴趣,使得《Decanter》杂志具有了更为国际化的视野。他是《Decanter》第一篇澳大利亚葡萄酒导览的作者;这篇文章还被首次拜访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大师们(Master of Wine)作为参考。
西班牙、加利福尼亚、南非以及拉丁美洲是Lord的最擅长的领域,而Parnell则最喜欢走访波尔多的大小名流,或者报道那些经营不善的葡萄酒公司的种种小奸小恶。
有一种担心在两人身上是共通的:他们两人都最最害怕对方跑到自己的地盘上来叫板。
《Decanter》杂志的第一期只卖40便士,6英镑就可以订阅全年12期;封面上的题目有“怎样在购买波尔多葡萄酒的同时让你的银行经理高兴”,还有“一位女性酒吧主的告白”。
1977年,佳士得拍卖行名酒部主管Michael Broadbent为《Decanter》撰写了他的第一篇专栏,讲的是年份波特酒。后来,他的专栏连载了整整35年,成为业界一景。
其他早年加盟Decanter的作家包括波尔多专家Edmund Penning-Rowsell和葡萄酒大师David Peppercorn,葡萄酒大师Serena Sutcliffe和葡萄酒大师Clive Coates;后两位至今还在为Decanter杂志撰稿。
从杂志诞生伊始,《Decanter》杂志的读者就来自世界各地,其中包括好莱坞的希区柯克,还有来自英国Great Missenden村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
编译: 吴嘉溦 / Sylvia Wu
DecanterChina.com刊登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于Future plc。未经Decanter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方法对该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转载及传播。
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查看“关于我们”)在与Decanter签订媒体合作协议后可对一部分内容进行转载。联系china@decanter.com咨询如何成为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
评论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