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于冰川之间的葡萄酒品鉴会

作者:

德美说酒__一个中国酿酒师眼中的葡萄酒

“从今天起,我将‘失踪’四天,没有电话,没有wifi……”这是我们在彭塔阿里纳斯(Punta Arenas)登上游船,开始“Magical Mystery Tour”旅程时,来自中国的同行者发布的微信朋友圈。在一个严重依赖网络的社会里,这将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啊?当然,大家没有忘记:这是智利葡萄酒协会(Wines of Chile)组织的一次了解智利葡萄酒旅行。

Image © LI Demei

智利与同处在南半球的其他葡萄酒生产国一样,虽然远离葡萄酒的主要消费市场,但是得益于自然气候的优势,葡萄酒生产成本相对低。与此同时,南半球的葡萄酒采收、酿造、稳定处理、装瓶完成后,刚好可以供应地处北半球的世界葡萄酒消费主要市场的旺季——路途遥远运费会高?这根本就是一种假想,中国新疆出产的葡萄酒运到上海比智利的葡萄酒运到上海的运费要高很多啊。而地处北半球的葡萄酒,及至酿完,技术上具备装瓶条件时,销售旺季已经过去,只能将酒存储起来,等待下一个旺季的到来。所以,在世界葡萄酒出口中,处于南半球的葡萄酒生产国的贸易量的排名往往比北半球国家排名还要靠前——智利的葡萄酒如果按照出口量占总产量比例排名的话,恐怕是世界上最高的(最近十年以来都有超过60%的葡萄酒出口,在2010年最高达80%之多)。中国市场的进口葡萄酒来源国中,智利占据散装酒和瓶装酒进口总量的第二位,仅次于法国,比第三位的西班牙多将近一倍。

众所周知,得益于西部天然海洋与东部高山形成的地理屏障,使智利农业免受外界干扰,因此这里种植的葡萄不需要考虑根瘤蚜的危害,虽然其他国家使用嫁接技术的葡萄园一直在努力地证明:嫁接不会改变葡萄的风味,嫁接不会降低品质,但是,“不嫁接”至少降低了葡萄苗的成本。这里的葡萄园既有背依高山的,又有临海的,也有处于平坦谷地的;北部有干热的沙漠,南部是寒冷的冰川,这里可以找到适合种植葡萄的各种气候类型。2002年我还在法国学习葡萄酒时,第一次走访智利葡萄酒产区就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葡萄品种与栽培方式的选择,完全取决于投资人的移民背景;任何品种在这里都能找到合适的风土。”当时在Los Boldos参观讨论选种葡萄品种的理由时,酿酒师的回答虽然有些许夸张,但也是智利风土的多样性另外一种表达。

Image © LI Demei

风土的多样性不一定总是有利的,至少在产区不够知名,影响力不够大时,过多的多样性只能为产品的推广带来复杂度。一轮欧洲人蜂拥而至,经过买地、种葡萄、酿酒之后,他们发现:好的葡萄酒也不一定好卖。智利的葡萄酒转入全行业推广的发展过程,各种国际展会频获大奖,引起世界葡萄酒消费市场的关注。随着智利政局的稳定,葡萄酒行业开始产区的划分(1995),以及佳美娜(Carménère)在智利被重新发现(1998),智利葡萄酒在国际市场越来越重要,甚至给一些传统葡萄酒生产国带来竞争压力。但是,智利出口的葡萄酒很大的比例是散装酒,即使瓶装酒的价格也是相当低廉——基本上在每升3美元多一点。十年前,我与智利使馆农业参赞西尔维亚·卡瓦(Sylvia Cava)交流时曾问她:智利的葡萄酒那么多以低价格、散装形式卖到中国,为什么不以瓶装成品酒销售,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增值。她回答道:“现在,我们宁愿以散装原酒的形式销售到中国,先解决库存压力,让葡萄酒产业运转起来。”

在游船上的几天,智利葡萄酒协会为客人们准备了几个专题的品鉴:以“佳美娜”专场作为开始。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品种,自经过DNA 鉴定,确认这种一直被混杂在美乐葡萄中,有时也被称为 “智利美乐”的葡萄就是在波尔多几近消失的“佳美娜”,并于1998年获得官方正式认可,智利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佳美娜”种植国。了解智利葡萄酒,肯定要从这个品种开始。因为对这个品种的熟悉,这一轮品鉴倒也进展平稳。这个品种在中国被称为“蛇龙珠”(Cabernet Gernscht)——尽管也有研究人员不认同这一点。在之后“冷凉气候红白葡萄酒”、“葡萄栽培与酿酒的革新”、“智利赤霞珠以及混酿葡萄酒”等几个品鉴主题中,大家对“革新”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其中几款“果味清新、酒体轻盈”的葡萄酒获得广泛好评,在传统的“水果炸弹”葡萄酒里显得尤为特别。

Image © LI Demei

所有的品鉴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标志葡萄酒(icon wine)”这一论。当时很多嘉宾都参与了激烈的讨论。一种普遍的观点是“酒质不错,但是价格太高,甚至超过了波尔多的列级庄”——波尔多酒在中国影响力也由此可见一斑。讨论或者说辩论,一直延续到晚上的告别聚会,甚至第二天的早餐。智利葡萄酒协会主席马里奥(Mario Pablo Silva)在同桌共进早餐时,表达了他对“标志葡萄酒”的观点:“智利的葡萄酒产业需要标志葡萄酒,一方面让研究与技术人员可以发觉我们在质量方面可以达到更高的高度,引领智利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消费普通智利葡萄酒的人知道,智利也可以出产品质更好的葡萄酒。当然,标志葡萄酒不可能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太多的话,也就不能称之为‘标志葡萄酒’了”。

“喜欢上智利葡萄酒的消费者,肯定是智‘标志葡萄酒’的拥趸”。想到十年前与卡瓦女士的交流,我也联想到,推广智利标志葡萄酒,肯定要在智利葡萄酒消费者中开始,而不是把波尔多葡萄酒的消费者抓过来。

品鉴一直在游船上进行,即使望着窗外的冰川,由于没有wifi,大家倒也专心。习惯了微博直播自己行为的人也只好拍完图片,默默地保存下来。帕里西奥·塔皮亚(Patricio Tapia)一直在引领大家品鉴,丰富而细致的背景介绍恰到好处,没有喧宾夺主,就像一杯智利葡萄酒,醇厚却不张扬。

独特而难以重复的安排令人难以忘怀,即使这是我在同一年里第三次触摸冰川——这种不需要克服高原反应、拥有360度景观的体验令我终生难忘,不得不惊叹于组织者高超的嫁接手段。这绝对是葡萄酒新产区推广的一个成功典范。

编译: 冯帆 / Nina Fan Feng

DecanterChina.com刊登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于Future plc。未经Decanter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方法对该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转载及传播。

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查看“关于我们”)在与Decanter签订媒体合作协议后可对一部分内容进行转载。联系china@decanter.com咨询如何成为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

评论

Your_name: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