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利福尼亚走来

作者:

这款酒里确实蕴含着令人兴奋不已的元素。虽然赤霞珠的经典风格一分不少,明显的单宁也使得成长于充沛阳光下的梅乐表现完美,这款酒却带着几分额外的顽皮,几分甘草的甜辛,以及几分宿醉般的迷离气息。这一切令人意识到,尽管它有着50%的波尔多血统,作品一号(Opus One)却绝不是一款波尔多葡萄酒。

图片 © OPUS ONE INTERNATIONAL

在过去几年,这款产自纳帕(Napa)的葡萄酒每到9月都会立刻成为波尔多酒商们眼中的宠儿(至少对他们中的22家授权经销商而言)。作品一号诞生于1980年,源于罗伯特・蒙大维(Robert Mondavi)和菲利普•罗斯柴尔德男爵之间的深厚友谊与合作。这款酒曾经短暂地被命名为“纳帕梅多克(Napamedoc)”,后又改名“Opus”,直到1982年才最终定名为“作品一号(Opus One)”。 现在这款酒每年通过波尔多葡萄酒市场(Place de Bordeaux)销售时,都会给市场带来强烈的兴奋,与萧条的列级葡萄酒销售形成鲜明的对比。“现在作品一号比所有一级酒庄加在一起还要好卖。”一位酒商告诉我,“就像曾几何时的期酒周一样,需求远远大于供货。”

图片: David Pearson
© OPUS ONE INTERNATIONAL

2014年份是作品一号通过中间商系统销售的第十个年份。上周我前往作品一号位于波尔多的新办公室,与首席执行官(CEO)David Pearson会面。Pearson对我说道:“2004年,当我们刚开始与这里的中间商合作的时候,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大约出售了产量的18%。现在我们通过波尔多出售将近一半的产量。”

我骑着自行车穿过波尔多市,抵达了他们办公室所在的优雅古朴的旧市政厅。从这里俯瞰下去,梅花广场(Place des Quinconces)便一览无余。这个庄严堂皇的中心广场具有欧洲最大的规模,曾是军事堡垒Chateau Trompette的旧址——作为17世纪皇家军力的象征,侯伯王酒庄(Chateau Haut-Brion)庄主Joseph Fumel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夕建起了这座要塞。对于一款还很年轻、却已经成为波尔多葡萄酒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葡萄酒而言,总部的选址颇具象征意义。波尔多葡萄酒市场系统针对来自外国的葡萄酒筑起的高墙,仿佛正在受到撼动。不过,这也难免招致一些当地酒庄庄主和中间商的腹诽,他们觉得酒商们如果集中注意力在本土出产的葡萄酒上,大家的日子都会更好过一些。

第一款正式在波尔多葡萄酒市场登场的“非波尔多”葡萄酒是活灵魂(Almaviva,同样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参与的合作项目,这次他们的伙伴是干露集团Concha y Toro),第二款即是作品一号;最近意大利奥纳亚酒庄(Tenuta dell’Ornellaia)的Masseto葡萄酒,安东尼酒庄(Antinorini)的Solaia葡萄酒,佩兰酒庄(Perri)的Hommage a Jacques Perrin葡萄酒和伊拉苏酒庄(Errazuriz)旗下的Sena葡萄酒也加盟波尔多葡萄酒市场,由前中间商Laurent Delassus代理。用他的话来说,这些葡萄酒“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我们的经验表明,中间商在销售和推广具有一定档次的葡萄酒方面是很有经验的。”Pearson说道,他看起来与年轻时的唐纳德•萨瑟兰(Donald Sutherland)*惊人地相似。“最令我感慨不已的莫过于中间商的家族传承,为数众多的中间商都家族世代在这个行业工作。伟大的葡萄酒需要这些深植在DNA中的历史以及延续性。”

“但我们一直保持着尊敬的态度。我们采取与波尔多酒庄不同的经营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销售未来的葡萄酒,也就是期酒。与之相对,我们只在采收后三年、一款酒已经酿造完成后才将它们上市销售,并且统一发布价格。也就是说我们不会先对市场进行试水,然后根据市场的反应加价。”这意味着,酒庄总是在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法国时间早上八点公布价格,然后由中间商将这个价格提呈给客户。一个月后,在接近10月的时候,这些葡萄酒被从纳帕运出,与此同时,酒庄本地的销售团队则将其余葡萄酒运往美国客户手中。

图片: Laurent Delassus
© OPUS ONE INTERNATIONAL

加利福尼亚酒庄的出口很少会多于产量的10%,然而作品一号几乎从一开始就销往69个国家。在海外市场,亚洲占据了60%到70%的份额,日本的进口量几乎是香港和中国大陆的三倍——尽管后两者的进口量也在快速提升;2013年11月,苏富比的零售部刚刚将一套共100箱的作品一号收藏卖给了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不知名买家,成交额16.5万美元。不过,在中国大陆过于出名的品牌难逃被仿冒的风险——关于这一点,与作品一号同属罗斯柴尔德集团的波尔多“兄弟”酒庄们早就心知肚明了。我给他们讲述了我在香港上水车站亲身经历的故事:我亲眼看到一群人正在开几个六瓶装的木箱子,而箱子里面装的正是作品一号;他们将这些酒拿出来,放入黑色的手提旅行包里,准备用这种方法偷偷通过边检。

Pearson点点头,露出无奈的笑容:“从某些方面来看,能成为假冒和走私的对象也许是一件好事:这证明你的品牌已经在这里安家落户了;但是如果高端造假者混入了分销渠道,而你不知道他们隐藏在哪里,那才是最大的问题。”如今作品一号已经建立了世界上复杂度最高的防伪系统之一,每一瓶葡萄酒上都带有GPS芯片,以防伪印刷油墨印制酒帽,并由荷枪实弹的车送往制造公司。“每年我们总共要花费3万美元左右采取防伪措施。但是我们相信这是一项值得的投资,特别在确保真实来源方面卓有成效——在拍卖时,来源会对价值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方面波尔多也有十分丰富的经验。”

受邀品鉴2005、2009和2010年份时,我感到如果一个标志性的国际品牌(至少像作品一号这样展现出无可挑剔的高超酿酒技术的品牌)进驻波尔多葡萄酒市场,实际上证明了这个波尔多本地系统依然运作良好,这对现在的波尔多葡萄酒市场而言,不乏为一件好事。我采访的大部分中间商都表示希望其他品牌也能在未来几年跟随这些著名品牌的脚步,进驻波尔多葡萄酒市场。

Pearson谨慎地解释说他们进军波尔多并非为了促进低买高卖,但说到加入波尔多葡萄酒市场后作品一号的价格有所提升,他也欣然认同。“波尔多葡萄酒市场的关键作用在于,它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制造一股兴奋的热潮。通过中间商销售葡萄酒,我们的主要目的并非拓展市场,而是获取来自不同市场的反馈,从而更好的引导品牌发展。打比方来说,2004年我们采用新的经销系统之后,不得不舍弃之前各个市场的独家代理商们。其中有一个韩国酒商非常急切地希望确保之后他们能够继续取得同样的采购份额。他们的急切态度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的迫切需求。最后他们虽然已经不是独家代理商,却从中间商手中获得了更多的份额。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 Donald Sutherland:著名演员及制片人,曾出演中国电影《大腕》。

图片 © OPUS ONE INTERNATIONAL

美酒品评
作品一号,纳帕谷,2005年份

李子皮般浓郁的紫红色显示了这是一款年轻而又活力充沛的葡萄酒,仅有一丝砖红色徘徊于杯壁四周。新鲜的果味中荡漾着一丝玫瑰的馨香,作品一号典型的烟熏气息之后,是排山倒海般的红加仑和果汁丰满的树莓果味;入口后展现出少许肉桂和秋天的气息,并一直延续到余味中。酿酒师Michael Salacci将葡萄采收推迟了一周,令果味更加浓郁(事实上由于采收期气候较凉,2005年成为了酒庄历史上采收时间最长的一个年份,直到11月3日才全部采收完毕)。尽管经过了这个浓缩果味的过程,在2005、2009和2010三个年份中这款酒仍最显“欧式风格”,具有适宜而平衡的酒精浓度、以及收敛的优雅风度。这款酒已经可供饮用,但不必心急——比如我就很愿意等待这款风格优雅的纳帕葡萄酒成长到中年,甚至更久时再享用。

作品一号,纳帕谷,2009年份

比起2005年份,2009年份的架构要紧致得多,果味也较为闭合。个人建议等三到四年后再开瓶享用。这款酒拥有令人安心的越桔和甘草口味,与美好而优雅的单宁取得平衡,精雕细琢,其中黑胡椒的辛香意味着这款酒应当在宽肚酒杯中充分与空气接触后饮用,最适宜轻松与友人相聚的场合。和2005年分相比,这一年份的力量更加强劲,但是经过充分醒酒后,其中优雅的单宁迷人而柔和,回味持久,且十分具有表现力。这对纳帕而言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年份,因为采收期的一天晚上下起了暴雨,雨量之大,创下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纪录。“我们非常幸运,因为我们已经采下了很多葡萄。”Pearson说道,“但是随后天气又热了起来,所以任何采收不够及时的酿酒商都以戏剧性的巨大损失结束了整个年份。”这款酒依然具有充沛醇厚的果味,显然蕴含着极大的陈年潜力。

作品一号,纳帕谷,2010年份

2010年,作品一号的团队比邻居们早一周采收了葡萄,避免酷热的夏日带来过高的酒精度。这是另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份:因为春季较寒冷,许多酒庄都剪疏了葡萄果实附近的枝叶,以保障这些葡萄能够最大限度地捕捉夏日的阳光的热量;但当天气变得过热之后,葡萄却因此暴露在骄阳之下,得不到任何遮蔽。酿酒师Salacci很有先见之明地决定保留完整的枝冠遮盖,葡萄也因此得以经历长而缓慢的成熟过程——这充分体现在成酒的复杂风味中。2010年份的混酿比例与大多数年份相似:84%赤霞珠、5.5%梅乐、5.5%品丽珠、4%小维尔多和1%马白克。这优美的比例带来了多层的风味,隐含黑胡椒和烤奶油蛋卷的甜辛,与苦黑巧克力的滋味相得益彰。爽口的酸度与高酒精度、成熟的果味之间平衡完美,偶尔闪现的香辛料、烤雪松木和烟熏木头的气息则为这款酒平添了几分活力。

专栏作家简介

Jane Anson是Decanter驻波尔多记者,1994-1997年曾在香港居住,从2003年起长居波尔多。著有讲述波尔多一级庄历史的《波尔多传奇(Bordeaux Legends)》(由Editions de la Martiniere于2012年10月出版)。在著作《葡萄酒鉴赏(The Wine Opus)》以及《1000种质优价廉的葡萄酒(1000 Great Wines That Won’t Cost A Fortune)》中负责波尔多及法国南部地区部分的撰写(两书分别由Dorling Kindersley出版于2010及2011年)。Anson同时是《米其林法国葡萄酒产区指南(Michelin Green Guide to the Wine Regions of France)》的作者之一,并每月为香港南华早报撰写葡萄酒专栏。波尔多学院认可葡萄酒讲师,伦敦大学学院出版专业硕士。 *书名均为意译

- 关注我们的微博帐号 @Decanter醇鉴 -

DecanterChina.com刊登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于Future plc。未经Decanter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方法对该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转载及传播。

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查看“关于我们”)在与Decanter签订媒体合作协议后可对一部分内容进行转载。联系china@decanter.com咨询如何成为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

评论

Your_name:
提交评论